本报记者 刘静 本报通讯员 杜娟 程绍贤纯旭配资端
在铁路运输的庞大体系中,有这样一群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幕后英雄。他们在高温的环境下,为列车的通信设备进行着精细检修,他们就是列车通信“听诊师”。
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通信段负责闽赣两省338组动车组、1274台普速机车的CIR维护,该段向塘无线检测工区肩负着管内约300台机车CIR的维护重任。暑运高峰袭来纯旭配资端,客货运机车运用量都大大提升,工区工长龙庆和工友们的检测量增加至日均30台。
当人们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,机车检修库里的机车如同一个个50℃~60℃的移动蒸笼,龙庆和他的工友们身着长袖工作服,头戴安全帽,手持检修工具,在狭小的一平方米空间里,每日奋战十小时以上。这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一场意志与高温的“马拉松”。
狭窄的机车内,他和工友们需完成十余项CIR性能测试等操作,时而蜷缩身体,时而攀爬至滚烫的机车顶检查天线。检修中,龙庆发现机车CIR主机的语音模块附着不了GSM-R网络,“这是持续高温导致语音SIM卡与模块卡槽触点之间出现接触不良,造成电路通路中断”。龙庆小心翼翼拔出语音SIM卡,用酒精棉仔细清洁降温,手把手向徒弟传授识别这类“高温特发性故障”的要领。
脱下橙色工装,层层白色盐霜凝结成“坚守的勋章”。作为六岁女儿的父亲,龙庆的陪伴始终缺席:孩子三岁起独自乘校车,深夜哄睡只能通过电话手表。一次抢修后,女儿在电话里说“爸爸我给自己盖好毯子了”,让这位“铁汉”瞬间红了眼眶。
“听诊师”们的手机相册存满家人的笑脸,工具包常年备着藿香正气水。今年暑运,班组已完成900台次机车CIR检测。当列车载着思念穿越山河纯旭配资端,清晰稳定的通信指令,正是这群“蒸笼”中的卫士以汗水写就的平安家书。
查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